三階段的次序和具體做法,是按以下的次序進行:
第一階段:本體的認識──其目的是在建立實物和名稱之間的關系(先由物體──名稱)譬如家中用的由小到大,可以裝在一起成套的糖果盒,就是很好的教材,父母親用雙手拿起整個盒子向幼兒說:“這是紅圓形的糖果盒?!狈磸偷卣f到你覺得你的孩子了解了“物體”和“名稱”之間的聯合為止。
第二階段:對照物的認識(由名稱到實物)。母親要確知前一階段的效果如何,就對幼兒說:“請把那個紅色糖果盒拿給我?!币幻嬉云诖难凵衽瓮變赫_地拿給你為止(當然你必有兩個以上不同顏色的盒子)。
第三階段:類似物間的辨別(事務的確認和辨異)──當幼兒已經了解紅色糖果盒和記住了這個名稱之后,就指各種類似物問幼兒說:“這叫什么?”他應該答出正確的名稱“這叫×××”。假若答不出了,再幫助他反復說到會了為止(這樣也同時訓練了語言發展)。以上這些原則或過程,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卻不容易,第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來看,卻是極為新鮮但頗困難,因為小頭腦中對于紅色盒子、糖果,都不一定有深刻的印象。所以父母要有百分的耐心,十分的用心來做這件事才行。 此外,在你計劃安排你“親職教務”的時候,必須注意你孩子的年齡,和他心智發展的程度,應該依期年齡層次的感官發展的敏感狀況,和孩子的實際情況,而適慎地思考策劃,千萬別著急!同時也要記住,現行的每一步驟,都關系到下一個步驟的進行;所以必須按照進展程度的模式去進行。
蒙氏教育的課程有哪些環節?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