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:“生活即教育,一日生活皆課程?!币簿褪钦f:“我們不能只把集體活動看作是幼兒的學習活動,而應該把幼兒的一日生活各個環節都賦予教育意義,要做到生活教育化、教育生活化?!?
拓展資料
一、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,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習慣
所謂習慣是一種行為的模式,是在反復“操作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。就是說在刺激和反應之間,由于不斷地重復而建立了穩固的神經聯系,習慣隨著不斷的重復而日益鞏固,越來越不容易改變。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:“習慣養得好,終生受其益;習慣養不好,終生受其累?!泵绹睦韺W家威廉·詹姆士說:“播下一個行動,收獲一個習慣;播下一個習慣,收獲一種性格;播下一種性格,收獲一種命運?!笨梢?,習慣對于人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,習慣體現性格,性格決定命運?!?/p>
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還說過:”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、傾向態度,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,六歲以前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,這個時期培養的好,那么習慣成了,不易改,傾向定了,不易移,態度絕了,不易變?!懊绹S多著名的傳記作家分析名人的傳記后得出結論:幾乎沒有一位名人在兒童早期未曾獲得良好的教養??傊?,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嬰幼兒時期最該培養的,這才是根的教育。
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(試行)》中五大領域的培養目標,特別強調幼兒興趣的激發和習慣的養成。由此我們可以認為: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知識教育,而是養成教育;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不是傳授知識,而是養成習慣。 其中,健康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明確指出:幼兒園要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、睡眠、盥洗、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,教育幼兒愛清潔、講衛生,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。因此,在實施”一日生活皆課程“的理念時,以”三餐一點加午休“為實踐載體來落實《綱要》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。
例如:進餐活動我們會這樣做:充分的準備工作是進行好進餐活動的基礎。首先教師一般情況下會從這七個方面做準備:
1、準備輕音樂。(如:班得瑞音樂)進餐時放輕音樂,營造高雅、輕松的氣氛。
2、準備適宜的餐具。餐具要使用科學、利于孩子吃得文明,進餐時盤子碗能夠同時使用,鍛煉孩子用盤子吃菜的能力。幫助孩子學會科學進餐。(如:學會了干的食物和流質食物同時吃或根據需要吃)
3、積極向上的教師狀態(語言、表情、心理、行為)。教師動作輕、語言柔和,語言起到積極的作用,行為起到榜樣的示范,要給孩子營造輕松的心理環境。
4、物品要定置擺放。桌椅是否寬敞利于孩子進餐,進餐中的所需物品是否準備到位,固定位置擺放。
5、設定有價值的教育內容。(飲食、安全、禮儀、主題等)
6、合理的人員分工。主班有目的、有計劃的組織一日生活活動,使教育內容更充實、有效、全面,其他教師做好盛飯添飯和環境衛生的維護。
7、教師和幼兒要成為環境的維護者。教師及時擦桌面、掃地面,引導孩子不撒飯,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衛生環境。
二、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,增強了教師的保育意識
在過去,一提到幼兒園的保育工作,大家就會認為是打掃衛生,為孩子的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服務的機械勞動。通過園級培訓,現場提問,年級每天的督促檢查,每周的班會交流。經過”一日生活皆課程“的落實,大家才醒悟到,在管理幼兒吃喝拉撒睡的同時,是觀察孩子和了解孩子的過程,是與孩子有更多交流時機的過程,是給予孩子母親般愛的過程,更是給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、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過程。因此,教師保育孩子由被動的機械式勞動,轉化為真誠的充滿愛的表達。
三、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,教師關注到了幼兒的身心健康
幼兒期,是幼兒身體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,更是孩子人格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,因此,作為教師不光要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幼兒的心理發展。首先在”三餐一點加午休“上,重視幼兒的身心健康。過去,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:”快快快,人家都吃完了,就你還沒吃完?!啊崩蠋熞驋咝l生了,你到那邊吃去?!啊笨焯上?,看誰還沒睡著?!暗阮愃朴谶@樣的催促孩子,讓孩子心里常產生一種不夠穩定和愉悅的心情?,F在,教師通過學習”幼兒的身心特點“,把三餐一點加午休當課程來實施,是教師進一步認識到吃飯睡覺對幼兒的重要性。因此,在幼兒的三餐一點加午休期間,營造安靜、輕松、愉悅的環境是每位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情。
其次,在一日活動的其他教育環節,教師首先做到,讓孩子在遵守規則的情況下,獲得自由。教師的語言要能起到榜樣的作用,做到不在群體幼兒面前批評某一幼兒。當幼兒發生不良行為時,單獨查明原因,正面引導。對特殊幼兒做典型案例,做到關注幼兒個體差異。
四、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,增強了層級的管理職能
在我園落實”一日生活皆課程“的過程中,實現了三級雙向互動管理模式。過去的教育教研,主要是一個單線走的過程,而且教育和保育不能夠有效的結合,在”一日生活皆課程“的理念引領下,用主題課程統領全部的教育內容,在日核心經驗的落實下,達到人人對教學的有效參與,使教育教學是全班教師共同實施的過程。班主任從過去的主要管理班務,轉變到班主任具有培訓指導本班教師的能力,具有全盤把握和協調本班保教工作的能力,具有調動和促使本班教師有團隊精神的能力,具有帶動本班教師落實教育理念的能力。年級主任從過去的主要是傳達會議精神和被動管理,轉變到具有大局意識的管理者,能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,能形成橫向互動,三個年級主任之間又形成了縱向互動。
五、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,找到了教研的突破口
幼兒園的課程應在三教或兩教一保共同協作下開展,其中,班主任是課程管理的第一責任人。同時,班級在形成周、日活動計劃時,是平行班共同研討的過程,日核心經驗又是三教共同研討的過程,班主任能做到實施過程中的指導。達到了,周周有教研,日日有教研,時時有教研。這樣的過程,是集體智慧的體現,是所有課程能相互滲透補充達到教育內容渾然一體的探討空間,是達到人人對課程了解的時機,是教師共同提高的過程,是課程不因人員問題正常進行的途徑。
六、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,實現了大型活動進課程
六一活動幾乎是每所幼兒園上半年的中心工作,過去更多的是老師指定好活動形式及內容,幼兒是被動的實施。我園將”六一“活動以主題的形式,按年齡段做出符合幼兒年齡的主題活動實施計劃,每天的活動賦予教育意義,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,并將活動滲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,如:六一是誰的節日?你想怎樣慶祝節日等活動。讓六一真正屬于孩子,讓孩子因六一而快樂,成為了這次主題的真實寫照。
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,以上,是我們在實踐”一日生活皆課程“過程中的幾點收益和感悟,我們堅信”生活即教育“這一理念的科學性,我們也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更進一步的挖掘其內涵與價值,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創造屬于他們的樂園,還孩子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!
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: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,一切課程都是生活,一切生活都是課程。我的理解就是:“一日活動皆課程”就是在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動中都可以滲透課程,可以滲透與主題相關的內容,也可以滲透一些常規教育。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的任何一個活動其實它都屬于課程,只是有時我們忽視了它,并沒有把它稱為課程,其實它也屬于課程的一部分。當孩子們踏入人生的第一天開始,生活即與他們密不可分,生活中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,學習可以說是隨時隨地發生著,所以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皆是課程。僅供參考